传承先人审计“灵魂” 手握现代审计力量
40年前的1978年,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了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这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
40年来,改革从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为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健康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加强财政经济管理,建立健全经济监督机制,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为此,1982年宪法修订确定,各级政府要设立审计机关。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树茂靠根基,审计靠质量”。审计质量一直都是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一杆天平秤,天平歪了,社会经济就会浮动,人民也就会对政府工作产生怀疑。因而审计工作的质量一直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点,而如今已经进入新时代,审计工作也迈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会用公平笔,计量善恶心。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开始,中国的审计事业就一直进入全面且飞速发展的时期,而细致、公平也成为审计工作的亮点。人生在于勤,审计在于廉。“廉”一直是审计工作中首当其冲的一个字,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主义审计工作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的代表人物:以竹为榜样,力争审计工作师“青竹”的赵岩竹;一杯清茶搞审计,两袖清风回机关的严升级;拼命工作无私奉献的“拼命三郎”高勇……一位又一位审计人的名字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蓝图里,他们是中国审计的初心,是中国审计的灵魂,他们是敲醒违法者醉梦的审计卫士,也是中华民族正义的捍卫者,是中华民族腐败的查证人。
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廉如钟,常敲可示警。审计单位是廉政审核、执纪监督工作的引路人、启发者,在审计核算、廉政建设上迈出新步伐,走向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审计制度改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审计理念,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要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揭示了现代审计建设的新思路、新方向。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社会。如今的审计工作早已不是一堆资料一块算盘几个计算器就能弄清楚的工作了。信息庞大处理速度越来越快的互联网和计算机要求我们审计人“心灵”和“身体”时时刻刻都要“在路上”。在学习新方法、新知识的路上,掌握新科技、新技术的路上,在肩负更沉重工作任务,承担更强大社会责任的路上。
前人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有很多很多,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未解决的问题也有存在,而我们的先辈面临的挑战也适合我们的一样的,在一代又一代审计人的努力下,审计工作越来越即时越来越细致。精益求精是我们的目标,始终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回头望一望,不少先辈的笑脸正为我们加油打气,我们正继续走着他们应行的道路,完成着他们未完成的属于所有中国人的使命。为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共产主义,做好审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条道路,审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的饱暖安逸。
“沧桑话巨变,数据铸辉煌”,审计工作面临的无一不是数据间的飞舞和思想与时代的打磨,而在数据化时代,我们应该承担着从先辈身上留下的清廉、认真的精神和态度,手握着科技这一把利器,将审计工作做到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真正的做到科技强审。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也必将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绘制出彩。作为新时代审计人,我们应当接过先人灵魂的火炬,利用现代化的审计力量,塑造新时代审计人的形象,开创出新时代审计风貌,坚实地走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