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文明网】不离不弃 八旬老人照顾智残孙子33年
4月7日,湖南省文明办发布2024年一季度“湖南好人”榜单, 常德市武陵区3人光荣上榜,其中,武陵区白马湖街道西堤社区居民刘婷婷,获评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武陵区白马湖街道临江路社区居民彭敬初,获评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武陵区穿紫河街道居民万跃平,获评见义勇为类“湖南好人”。让我们走进典型事迹,学习好人精神,传颂好人故事,向身边的“湖南好人”致敬。
“亮亮,快过来给爷爷读读这段话……”1月11日下午,彭敬初照例和孙子亮亮坐在一起阅读。彭敬初偶尔让亮亮大声朗读,他在一旁静静地听,孙子读得认真,老人脸上会露出难得的笑容。
彭敬初今年85岁,与老伴袁序桂还有孙子亮亮居住在武陵区白马湖街道临江路社区一处老旧小区里。家里除了简单的陈设,很难再找出像样的家具电器,唯有角落里摆放着的康复器材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康复器材是彭敬初特意找人给孙子亮亮量身打造的。
时间回到1991年,一场变故让这个幸福的家庭偏离了原有的生活轨道。
彭敬初陪伴亮亮阅读
老人为亮亮量身定做的康复器材
“这是我孙子,今年33岁,我照顾了33年了。” 彭敬初说,原本期盼孙子可以健康成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里人发现亮亮好像与同龄的孩子有一些不一样。于是,彭敬初赶紧带着孩子到医院进行体检,最后的结果对全家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亮亮不幸被医生诊断为智力残疾。“当时感觉天都塌了。”彭敬初坦言,儿子和儿媳因无法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所以选择了离婚。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他和老伴毅然地挑起了抚养和照顾孙辈的责任。虽然接连遭遇困境,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照顾亮亮。
为了抓住所有康复的机会与可能,他带着亮亮走南闯北,遍访名医。北京、广州、长沙、湘潭……此后几年,全国各地都留下了彭敬初爷孙二人求医问药的身影。
“希望孩子在稳定的环境里康复和长大,没人管他,我就管,毕竟这是我孙儿啊。”彭敬初告诉记者,1994年,他独自带着亮亮在湘潭市开始长达三个月的康复治疗,虽然过程艰辛,但他内心一直笃定。当年因为条件有限,买不到合适的康复器材,彭敬初就四处托人给亮亮做康复器材,只是为了更好地训练亮亮的手足协调性和平衡感;为了亮亮能尽早的生活自理,彭敬初不仅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亮亮认字、写字,还教他各种各样的生活自理技能;为了让亮亮更好地融入社会,彭敬初尽可能地把他带出去与人社交,创造大量的机会和空间,锻炼孩子的身体和心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彭敬初几乎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亮亮身上。
亮亮主动承担家务
就这样,经过漫长的康复治疗和训练,现在的亮亮不仅能生活自理,帮助彭敬初和老伴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还能自己阅读和独自出门散步。
在照顾亮亮的过程中,彭敬初遇到过许多困难,说起其中的辛酸,他眼睛里泛着泪光。彭敬初告诉记者,有一次,亮亮独自离家,很久都没有回来,他和老伴急得直流泪,四处奔走寻找。“幸好找到了,要不然我们怎么活下去。”彭敬初说自己为此自责了好久。打那以后,他便一步也不敢离开孩子。
“长这么大都是我给他洗澡,直到去年我实在洗不动了,才让他自己洗。”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彭敬初总感觉力不从心,但不管日子多艰难,只要孩子能好一些,他都觉得值。
“爷爷,晚上我们把这个米饭还有馒头热一热当晚饭吧。”说话间,只见亮亮动作娴熟地将米饭、馒头等主食放进高压锅内,紧接着,他还拿起抹布仔细擦去锅盖上残留的水渍……虽然亮亮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只要看到他有一点点进步,彭敬初都颇感欣慰。
“孩子能自理生活,意味着他能好好地生存下去,我也能稍微安心点。”如今,彭敬初已满头白发,他也时常为亮亮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忧,尽管如此,他仍然盼望亮亮能学会照顾自己,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负担。
(通讯员:常德融媒 聂晓军 朱荣慧)